來源:《中國冶金地質》2022第10期 發布時間:2022年11月16日 瀏覽次數: 284
從綠樹蔥蘢的南方,來到銀裝素裹的北方求學,轉眼三十多年過去了,像所有地質人一樣,從校門走向社會,我開始了終極一生、孜孜以求,去偽存真的求索之路。不同的是,我沒有像其他同仁一樣,穿著桔紅色衣服、攜帶“三大寶”踏過崇山峻嶺、荒無人煙的艱險路,而是穿著白大褂在化驗室里、在座標紙上、在熒屏前,從每一組數據里還原世界與自然的真實,從一組組數字里萃取和提煉大自然蘊藏的元素,讓它們走出自然,為民所用,造福于民。那一組組數字,在明確的目標和方向的指引下,靈動而鮮活,猶如五線譜上跳動的音符,我就是那彈奏者,用勤勞的雙手在那一組組數字里,奏響著人生的美妙樂章,編織著我的快意人生。
歲月的長河在潺潺地流著,從冬到春,從夏到秋,五線譜上跳動的音符,也像四季的變幻那樣,是那么多姿多彩、意象萬千。只是我們的數字的級別層次和提煉過程與我們所經歷的歷程區別在于:我們用的數字有的是納克級別的,有的比百分比還高,幾個數量級的峰谷跨度,昭示著大自然的奇特和風采,它們經過酸堿的高溫熔煉,經過加壓加溫萃取,經過各種氣體幾百度火焰灼燒,甚至在幾千度等離子體煎熬,那各種特色波長的光和原子重量,通過我們的“火眼金睛”識別出來,在電腦屏幕上幻化成各種數字,組合成大自然最美妙的協奏曲。
通過“時空隧道”,各個時間段的地質地貌在電腦屏幕顯示出高高低低尖銳的峰,化成了元素周期表里各種元素組合的化合物數字。我們探求的這些數字演繹著它們在各種階段的經歷,有時也會偏離,有時也會唬人,有時甚至因同類元素的互相“猜疑”被放大,我們就要采用各種方法和手段去偽存真,準確捕抓它們真實的“容顏”。
探究數字的過程,是凝心聚力的過程,是感官與思維,甚至是意想三維交織的過程,沒有波瀾壯闊卻是一次次耐力、體力、定力和毅力的考驗。在我接到每一次數字體驗任務中,首先是思維的高度集中,要用到各種方式方法的備案和需要幾乎測不出元素的干凈器具,還要如電影畫面般的在大腦中形成數字探究過程,這個探究過程先是直接面對小數點后第四位的數字波動,伴隨著是你的心臟的跳動和手指間神經系統的力量把握,待觀察到屏幕上數字趨于穩定,才是體驗每個數字的開始:我小心翼翼地把這些裝在各種容器中的“樣品”,打開和剪斷各種元素相互纏連混亂的化學鍵,讓這些元素在微觀世界中一個個相互獨立,然后把這些元素進入你的思維控制體系,組合成全新的物質結構體系,此時,數字探究的過程并沒有結束,它的真實性、合理性和準確性還要經過調查比對,要經過同事之間、儀器之間、同行之間的層層甄別,才能最終呈現。
在過往的數字里,我看見福建稀有、稀土礦在這里閃爍,看見西藏山南地區銅鎢鉬在這里浮現;我從數據中讀出西藏山南銅多金屬讓人振奮信息,為我院獲得“十一五”地質找礦成果獎一等獎而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當完成廣西某特高品位金礦的檢測,我仿佛自己成為世間最富有的人;當我和同事們參與青藏高原地質理論創新與找礦重大突破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的特等獎,那一組組數據讓我體味到了于無聲處的艱辛,更讓我看到了數字所帶來的成功和喜悅。
我們的數字是我們地質行業最重要的“眼睛”。當我看到遠處的高山,俯看腳踏的土地,它們讓我得到的是周期表里各種元素及化合物具體數字的體驗。于是,春夏秋冬,寒來暑往,那些與數據相伴相生的人生歷程,便變得具體,那一副副防護手套、口罩以及耳邊的通風機,在這三十年數字體驗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循環,看著我們那曾經光滑油亮稚嫩的手,層層疊疊布滿了歲月的皺紋,便有了人生最大的欣慰。
在我們的數字生活里,職業的不易與艱辛像數據一樣永遠活在別人高光時刻的背后,沒有人可以傾訴,甚至也無從說起,但我們為每天生活在數字中所獲得的被大自然認可的人生價值而自豪。
人生的數字雖然已翻過三十年,但我依然在路上。當我看見新來的同事那一張張朝氣蓬勃的笑容,一雙雙光滑油亮稚嫩的手,與我們這些經歷過高溫、酸和堿歷練的干癟老手緊握在一起,我看到了我們地質事業的后繼有人?;叵肫鹑昵?自己也對數字生活的感悟少之又少,前輩對自己數字生活的諄諄教導,歷歷在目。自己從對金屬礦物的非常體驗開始,到支持國家需要轉向服務于人民日常生活的各種產業,從五彩斑斕的各種礦物的數字體驗再到現在的綠色數字體驗,事業仍在繼續,人生怎能言老,明天的太陽依然會從東方升起,我們的數字生活依然會伴隨著陽光激情蕩漾、活力十足、永遠年輕。 (作者:賴正生)